
蝎子的生活习性及养蝎子的基本常识,郏县塑料大棚蝎子养殖技术基地分享蝎子的养殖技术。自然界的野生蝎子,喜栖于背风向阳的崖畔,坡地的缝隙、砖撰、石挥、瓦砾堆下,树皮内、落叶下和古老建筑的墙缝土穴内。它性喜温热、怕水,畏强光、喜暗,胆小易惊,是以肉食为主昼伏夜出的陆栖性小动物。它们喜群居,好静不好动,有识窝和识群性,多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。夜间外出寻食、饮水以及交配。晚8至12时是外出活动的高峰时间,一般在早上2至3时回窝栖息。蝎子的生活习性,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,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。 郏县蝎子养殖基地手机13607627201微信同号,抖音号778729387,快手号两个一个A13607627201,另一个AA13607627201,每晚8-10点直播,每天中午12-13点直播,养蝎专家陈超峰讲解蝎子养殖常识和蝎子养殖技术,请关注。
1、栖息的环境
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、潮湿的地方,常潜伏在碎石、土穴、缝隙之间。它喜欢安静,清洁、温暖的环境,对声音呈负趋性,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。蝎子喜欢清洁,遇到农药、化肥、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,会远远避开。
2 、雌雄蝎子的区别
蝎子雌雄异体,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( 1 )、体长体宽不同。雄蝎体长 4-4.5 厘米,体宽 0.7-1 厘米 ; 雌蝎体长 5-6 厘米 , 体宽 1-1.5 厘米。
( 2 )、角须的钳不同。雄蝎角须的钳比较粗短,雌蝎角许的钳比较细长。
( 3 )、躯干宽度和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。雄蝎上述比例之比不到 2 ,二雌蝎比例则超过 2.5 。
( 4 )、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。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,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。
3、活动规律
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,在立冬前后入蜇,翌年清明前后出蜇,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。蝎子冬眠时,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,缩拢附肢,尾部上卷,不吃不动。
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,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,极少出来活动,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,凌晨2-3点返回窝穴内栖息。
4、蝎子的繁殖过程介绍,蝎子喜群居,好静不好动,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,昼伏夜出进行捕食、饮水和交尾活动。在4℃-20℃的条年下,4-5个月不饮食也不会死亡。出生后的幼蝎在7-10天内可以不吃食物,靠卵黄供应营养照样生长。4-6天开始第一次蜕皮,蜕皮后呈棕黄色,称为二龄蝎。
刚蜕皮的仔蝎明显增大,在母蝎周围活动,母蝎乘仔蝎离开自身的机会,用尾刺将自己背上仔蝎蜕下的皮开掉。待清理干净后,仔蝎又重新爬到母蝎背上由母蝎继续背负。再过4-5天后,仔蝎离开母背而独立生活,仔蝎在母背上约十天左右。在这期间母蝎很少活动,也不外出寻食。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仔蝎,寻找安全环境。在这期间如若母蝎受惊,母蝎就会将仔蝎抛弃或吃掉而逃走。蝎子从生到能繁殖需经过6次蜕皮,成为7龄蝎即为成蝎,在自然环境中需要三年时间,恒温和半恒温人工养殖需要1~2年时间。成蝎可以连续繁殖5天,寿命可达8年。
5、捕食习性
蝎子为肉食性动物,主要捕食蜘蛛、蚴蜒和蚊类、蝇类多种昆虫。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:鲜活,体软多汁、大小适中、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,无特殊气味。蝎子视力很差,基本上没有搜寻、跟踪、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。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,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,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,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。
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,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,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8-9个月。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。
|